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科普文章 > 精神科 > 抑郁症 >

误诊率超过92%!“抑郁症”出现5点,警惕是双相!

  在精神疾病的领域里,双相情感障碍是一个常被忽视却极具破坏力的存在。它就像一个隐藏在抑郁阴影下的“双面怪”,时而让人陷入绝望的深渊,时而又将人推向兴奋的云端。然而,由于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双相情感障碍常常被误诊为抑郁症,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为何双相易被误诊为抑郁?

  双相情感障碍的首诊确诊率仅有7.6%,而误诊率和漏诊率却高达92.4%。这一惊人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诸多原因。一方面,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特征多样,患者在抑郁发作时的表现与抑郁症极为相似,都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精力体力下降等。另一方面,许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就医时正处于抑郁发作期,而轻躁狂或躁狂发作可能持续时间短暂或症状不明显,患者自身也难以察觉到这些异常状态。此外,双相情感障碍还可能与其他疾病共存,如焦虑障碍等,这进一步增加了准确诊断的难度。

  出现这些症状,警惕双相!

  在抑郁发作中,如果出现以下特征,提示患者可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1. 发病年龄较早:双相情感障碍的首次发作往往在青春期或成人早期,发病高峰年龄在15~19岁。

  2. 抑郁反复发作:如果抑郁发作发病急骤、频繁发作(1年内抑郁发作≥4次)、缓解较快,往往提示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性较大。

  3. 存在非典型抑郁症状:如睡眠增加、食欲过盛、灌铅样麻痹感。

  4. 抗抑郁药物治疗引起躁狂/轻躁狂发作或快速循环反应。

  5. 家族遗传史:遗传因素是双相情感障碍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有双相情感障碍家族史,往往提示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性较大。

  双相情感障碍:情绪的“过山车”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以情绪波动为特征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绪如同坐过山车一般,在躁狂和抑郁两个极端之间反复交替。躁狂发作时,患者仿佛被注入了无穷的能量,情绪高涨、极度兴奋,可能会感到自己无所不能。他们说话速度加快,思维异常敏捷,活动量大幅增加,甚至不知疲倦。然而,这种看似充满活力的状态往往伴随着冲动和冒险行为,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而当抑郁发作时,世界瞬间变得灰暗无光。患者陷入深深的悲伤和绝望之中,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和希望。他们活动减少,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自我价值感极低,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毫无用处。睡眠和食欲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可能会出现失眠或过度睡眠、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等情况。

  尽早就医,规范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虽然复杂且难以治愈,但只要重视并遵医嘱进行治疗,症状缓解、达到临床康复,从而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业或工作,是完全可能的。药物治疗是目前干预双相情感障碍最核心的方法,常用药物为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片、拉莫三嗪片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将情绪稳定在正常的水平,也能有效预防疾病复发。由于双相障碍病情复杂、药物个体反应的差异较大,双相障碍的药物治疗往往需要临床精神科医生慎重权衡利弊后进行个体化干预。在进行药物治疗时,患者和家属一定要记住:遵医嘱服药,不私自停止服药。坚持服用药物不仅会大大减少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率,也会大大降低患者自杀的几率。

  总之,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精神疾病。当我们面对抑郁症状时,尤其是出现上述提到的那些特征时,一定要警惕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及时就医、准确诊断、规范治疗,是战胜这一疾病的关键。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健康科普信息,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文中如有医疗内容,均是仅供参考的健康科普,请勿类推,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敬请了解;本文所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JXR 2025 3.19

网站首页 预约挂号 健康科普 就诊指南